~1 min read

Categories

  • 思行

前些时候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了生活的无力感:周围的朋友经历着不开心,可自己却无能为力。生活的残酷挤压着童年遗留下来的改变周遭环境的梦想,周围的世界便不再那么乐观。上周与另外一个同事聊起类似的事情——他在工作中遭遇了一些不公,无力改变,于是决定换一个环境重新开始。我半严肃半开玩笑地调侃说,可能我不会放弃吧,还是要努力一下——哪怕努力失败了,至少也不会后悔。我同事笑笑说,对啊。然后他还是放弃了。

周末得空,翻看了一下过去的文字。我发现了一个模式:这些文字总从描述生活磨难的开始,最后却得出生活依然美好并且要坚持努力的结论。想想这个模式挺可怕的: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的生活里哪有这么多的悲观,而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克服这些悲观并坚持努力呢。或许这些文字都是最不开心的时候写下来的吧,只有艰难和痛苦才是最刻骨铭心的。

好像我依然活在之前的模式中。近些年经历多了一些,对很多事情可能会释然一些:和朋友一样,我时常能够感受到无力感,久而久之我对这种无力感也习以为常了,把其视作生活的一部分。这多多少少消磨了我改变生活的勇气。可是动力并没有消失:早晨起来,想到那些不完美的的事情,总想再尝试一下。有点矛盾。

我大概对这些矛盾感到过忧虑吧,想象着自己能不能让那些不完美的事物过去。不过这些忧虑总是短暂的,到头来我还是会做类似的选择。很有意思。

今年早些时候朋友推荐我看了一部动漫:《钢之炼金术士》。对动漫从来都不感冒的我看了前几集后竟然不由自主地把整部动漫看完了。几个月前我看了第二遍,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部动漫让我思考了很多事情:一个剥离了七宗罪的人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吗?世界最终还是因果。那些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最本质的元素,比如对世界悲观而清晰的认识,抑或是积极地改变世界的态度,或许是无法改变的。于是追求的便不再是完美,而是清晰地认识了自己后对自己的认可和接受。每每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很多痛苦大概来源于不清晰的认知,或者对认知的不接受吧。

诶,这篇文字好像是脱离了过去的模式了。